通胀超预期!美国最担忧的事情还是来了,特朗普关税战砸自己的脚

近日,特朗普对所有进口汽车征25%的关税,意欲逼迫汽车厂商到美国生产汽车,这是特朗普高举“制造业回流”的关键一环。从市场角度来看,这种行为对美国也是有反噬作用的,美国也要承受相应损失。

1、特朗普想得美,不想通胀 ,警告车企不要提价

加征的关税一定有人来承担成本,要么是国外汽车厂商承担,这是特朗普希望的,这样就将压力转移到国外厂商身上,而无需美国企业或者消费者承担, 但是如果真的由国外汽车厂商承担了,那么他们又为何要去美国建厂呢?这根本就是一个悖论。

加征的关税成本或者是由美国的进口商承担,一般来说,关税是由进口厂商承担的,然后再转嫁给消费者,最终的结果是终端消费价格上涨,引发通胀,美国前两年刚刚经历了较大通胀,目前还未降至安全区域,美联储一直紧盯通胀数据,对于是否继续降息犹豫不决,怕的就是再度引发通胀反弹。

特朗普也深知这一点,通胀一旦死灰复燃,在当前已经高达4.5%的高利率状态下,不仅降息无望,还可能要加息,届时高息状态将压垮美国高筑的债台,去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,超过了军费开支,马斯克带领效率部省下的那点钱,搞不好又被高息拿走了。

特朗普又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?很简单,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,他警告美国汽车制造商不要提高价格以应对关税。简单粗暴,但是这种扭曲市场规律的事情 ,真的依靠警告就能解决吗?美国联合欧盟制裁俄罗斯,禁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,俄罗斯的石油不还是通过印度这个中间商流向欧洲了吗?欧盟买的还是俄罗斯的石油 ,价格还更高,何况你现在还只是加关税。

2、美国的通胀正在死灰复燃

美国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,28日,美国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,2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3%,同比上涨2.5%,这和市场预期一致;但是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涨幅超预期,环比增长0.4%,同比增长2.8%,高于市场预期的0.3%和2.7%。

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是美联储密切关注的数据,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参考指标,2月份的数据表示,美国控制通胀的意图正面临新的挑战,随着4月份关税战的愈演愈烈,美国的通胀恐怕会再度死灰复燃,这大大限制了美联储的货币操作空间。

2022年那样的通胀水平,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是不可承受之痛,民主党输掉选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胀太高,让美国老百姓的获得感大幅降低,特朗普当时将这一点作为重点攻击对手的痛点,也确实将民主党打得很痛,如今特朗普入主白宫,当家了就知道柴米油盐的贵了。

人不是神 ,得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,不会因为你是总统 ,你一句警告,下面的车企就不会提价,终究要回到利益上来,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,你特朗普征收25%的汽车永久关税,看似是在保护美国本土的汽车产业,但是结果呢?通用汽车股价大跌11%,市值蒸发超过100亿美元,福特汽车股价也下跌6%,市值蒸发25亿美元。

3、关税战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

关税战也会引发对方的报复,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也均对特朗普的关税战表示反对,这加大了似乎是对等报复性关税的可能,美国虽然是逆差国,但是出口金额一点都不少,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国,去年出口金额高达3.2万亿美元,只比中国少0.4万亿美元,所以,对手可以实施报复性的手段也有很多。

3月初,加拿大对美国实施了报复性关税,对特定产品实施25%的关税,涉及超过2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,3月12日,欧盟也表示将对近3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,而中国也对美国的128项农牧产品实施15%或25%关税。

美国要压制通胀,一方面需要加息控制消费,另一方面需要进口廉价的商品来抑制通胀,但是特朗普的关税战,无疑是抽掉了一根支柱,廉价商品没有了,美国消费者只能消费价格更高的产品,这会导致通胀死灰复燃。

美国的商品为何没有竞争力?不就是因为价格高嘛,美国消费者不愿意消费,你加了关税,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就会上涨,即便是厂商将工厂搬到美国,那么也不过是增加了更昂贵的美国生产的产品,美国本来就有生产,只是因为价格高,没有竞争力,所以美国老百姓不太愿意消费,这就是一个悖论。

特朗普试图在这种悖论中打造一个只对自己有利无害的结果,这是异想天开,绝无可能了,不撞南墙不回头,撞到头破血流才会停止愚蠢的行为,只是距离撞南墙还有段时间,这段时间他自然可以猖狂犬吠:你过来啊!